西元 2025 年 04 月 06 日 第93-4期會訊
 芳草集
 專訪國立臺南護理專科學校黃美智校長

訪談者:張祐瑄助理教授、學生陳年怡、學生王鋐翔

撰稿者:張祐瑄助理教授、學生陳年怡

      黃美智校長先後於臺灣大學護理系取得學士與碩士學位,並赴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攻讀護理博士。她專長於慢性疾病兒童暨家庭照護、早產兒發展性照護、遺傳護理、跨文化護理、護理教育以及倫理關懷等領域。在成功大學護理學系服務超過三十年期間,曾擔任護理學系主任、附設醫院護理部主任、學術誠信推動辦公室副主任、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副中心主任及人類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112年,她榮獲台灣傑出護理人員獎專業貢獻獎殊榮,目前任國立臺南護理專科學校校長。美智校長不僅是一位具備深厚專業素養的學者,更是一位溫暖且富有親和力的領導者,她的護理之路始終充滿熱忱與堅持。

啟程蛻變使命:美智校長的護理之路

      美智校長回憶起初踏護理之路時,因誤打誤撞而進入台大護理系就讀,起初對於護理專業並不熟悉。大一時,她曾嘗試轉系轉學,但未能如願,成績也不理想。直至大二時,她遇到了護理道路上的貴人、恩師──余玉眉教授,徹底改變了她對護理專業的看法,也讓她堅定了將護理作為一生志業的決心。當時,許多人認為護理師僅是醫師的助手,護理的存在只是為了協助醫師照顧患者;然而,在大二的第一堂課上,余教授提出了兩個重要概念:一是護理是一個助人的專業,致力於緩解病患的苦痛並提供安適;二是護理人員的照顧對象是病患,而非醫師。這一理念深深打動了美智校長,使她更清楚地認識到護理的重要性,也立志在病患罹病過程中扮演關鍵的照護角色,自此之後,美智校長對於走護理這條路不再猶豫。

      在體認到護理使命後,美智校長在求學與臨床護理生涯中深刻體會到護理的重要性。例如,腹部按摩能幫助癌末腸阻塞的病童緩解腹脹之苦,從而綻放燦爛笑容;協助患者滿足生理需求,使他們獲得身心安適。她深知,正是憑藉護理人員的專業協助,才能有效緩解疾病帶給病患的折磨與痛苦,每當患者露出單純的微笑,她便充滿成就感。同時,她也體認到,在臨床工作中,僅有愛心、耐心及無私奉獻是不夠的,護理人員更須具備專業能力與豐厚背景知識,以應對臨床上多變的情境。因此,美智校長強調,護理人員需要擁有求知的精神、創新的思維,並勇於面對未知挑戰,才能持續保持熱忱,不斷探索如何提供更優質的照護,進而發展出「利他」的精神。雖然護理工作常讓人目睹他人的苦難,但正因能伸出援手,幫助患者共度難關,這便是最大的成就感,也是從挑戰中全方位發展與建構護理專業知識的重要契機。正是這份熱情與助人的精神,使得美智校長全心投入到癌症病童照護的專業中。

癌症病童全人照護的跨領域實踐

      美智校長談及癌症病童的照護,認為這是一項極具挑戰的專業領域。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進步,兒癌患者的存活率大幅提升,多達80%的病童可以痊癒,甚至長大後有機會服役;因此,當前的照護不僅著眼於提高存活率,更重視協助病童重返健康的人生。在這樣的理念下,返校照護計畫顯得尤為重要。美智校長指出:「癌症病童的整個治療過程約為一年半至兩年。以往的照護理念是將病童保護起來,唯一目標在於完善治療計畫與嚴格控制感染,因而導致病童在治療期間無法返校就讀,長期由父母保護在家中。返校後,病童可能因降級而錯失應有的兒童發展階段,或是讀一年級時,周遭同學已升至三年級,這種落差使得病童在心理上難以調適。」因此,美智校長積極推動病童返校照護計畫,期望在治療期間同時兼顧兒童各階段的發展需求。儘管推行過程中曾遭遇阻力,她表示:「醫師的治療目標可能僅著眼於病童完全沒有癌細胞為最終目的,但護理卻有不同的考量。」美智校長帶領多組研究生,經過多年努力、跨科部協調與全方位照護,最終成功建立了一套針對癌症病童返校醫療照護的流程,使得許多病童能在治療的空檔,返校完成學業,甚至參與學校實習。這樣的努力,也讓她的研究團隊榮獲SNQ國家品質標章。這樣的成功,展現了研究轉譯於臨床照護的最佳實踐。

      美智校長的兒科專業照護亦涵蓋了兒童安寧的層面。「當孩子過世時,父母難以接受;媽媽在走廊上放聲大哭,哭得很淒慘,護理師也非常的難過,大家都很難過為何無法提前給予家長協助,最終在孩子離去的最後一刻,依然聽到那淒厲的哭泣……」。因此,美智校長致力於推動兒童安寧照護,在成大醫院現今已建立完整的跨科部兒童安寧團隊制度,包含醫師、護理師、音樂治療師、心理師、社工,以及小丑醫師等,共同維護病童及其家庭的生活品質。美智校長進一步強調:「我們要讓大家知道,病童不該僅僅是拼命接受化療、住進加護病房,最終在那裡離世,或因此無法重返正常生活。如果真的要走到人生的最後一階段,我們希望不要讓病童承受如此沉重的痛苦,也讓父母不至於在悲傷中無法釋懷。」

學用合一引領全人醫療與教育的新典範

    美智校長曾在成功大學服務33年,創立了成大護理學系,從最初擔任講師逐步升等為教授。在這期間,她曾任護理學系主任及醫院護理部主任,擁有豐富的行政經驗,同時始終保持著對教育的熱忱和對護理工作的初心與熱愛。美智校長回憶起同時兼任系所主管與醫院主管的經歷時表示:「常常需要思考如何將學術與臨床有效結合,而護理部主任和護理系主任所處理的事務又各有不同,因此我必須在兩者之間做出清晰的劃分,但有時又必須將它們融合在一起。大學教師的職責依序為教學、研究、服務,而我認為成大附設醫院也應秉持相同的原則。由於成大醫院是大學附設醫院,首要任務是教學,研究則是為了支撐教學,才能掌握最先進的知識;而為了提供最好的臨床教學品質,所以服務也必須達到最高水準。」她更回憶起2003SARS大爆發期間,那時臨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護理學系全體教師皆前往醫院協助感染控制、隔離衣穿脫以及負壓隔離病室的照護訓練等,這充分展現了她所強調的「學用合一」理念,將教學、研究與臨床照護高度結合。

永續經營與創新進程:美智校長領航臺南護專新紀元

      因緣際會下,美智校長自民國10711月起擔任國立臺南護理專科學校校長,她感謝一路上曾經給予支持與協助的夥伴,並表示:「我是最缺乏經驗的校長,但是我並不畏懼,因為我知道每件事都有第一次。只要不斷學習、不懼成長,也許自己比那些有經驗的人更具優勢。隨著持續進步,我總能獲得新的學習機會;也許別人可能比我有更多的經驗,但是時代不斷地變遷,沒有一種經驗能完全套用於現在。因此,只要保持學習與成長,並用心經營,就不必懼怕全新的挑戰。」。她期許在自己的領導下,全校師生能夠安心工作、安心就學,讓學校能永續經營,並且能持續進步。談及臺南護專的校訓「誠正、博愛、勤慎、負責」,美智校長表示:「我常鼓勵學生深入思考這幾個字的涵義。護理師是一個值得信賴的職業,其中『誠正』特別重要;『博愛』則體現了利他的精神;而『勤慎』與『負責』,則凸顯了護理工作關乎人的生命與健康的重要特質。護理強調團隊合作,而負責更是不可或缺的態度。這校訓與我們對學生的培育過程相契合,期望學生能在求學期間內化這些精神,因為學生在外的表現正代表著外界對學校的印象;作為校長,我的責任要維護好學校的品牌。」

      在這樣的教育與領導理念下,美智校長任內極力爭取外部的經費與資源,支持教師的研究、促進學生的多元發展,並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項校內外競賽。同時,她也不斷改善學校的軟硬體設備,為師生創造更佳的學習與工作環境。在她的帶領下,教師在教育與研究方面的表現顯著提升,除了研究的發表,國科會及教育部等政府補助的計畫案件數亦有明顯成長;此外,師生在各項創新比賽中屢獲佳績。美智校長認為:「創意是現代護理人員與時俱進的重要特質,這種特質能促使師生成長,同時提升臨床照護的安心與信心。」此外,美智校長也十分重視規律運動的重要性,認為護理師在照護他人之前,必須學會照顧自己。透過運動,不僅能保持身心健康,更能增強心理韌性。因此,她在任內積極營造全校師生運動的風氣,重視體育課程的建設,包含建置完善的健身房、下班後提供多種健身課程(如有氧運動、瑜珈等),開辦智慧銀髮體適能課程等,全力推動健康校園的發展。

 

以心照護,承續專業:勉勵護理後輩迎向挑戰

      談及護理發展及對後輩的期許,美智校長表示:「護理專業本身已無可置疑,但隨著時代的進步,護理的發展仍需持續開發,必須與近來的AI和數位資通訊科技相結合。現代學生生長在數位化的時代,但面對人工智能的興起,他們是否有足夠的判斷力能夠因應?例如,AI能判讀生命徵象的異常、預估疾病的預後,但護理師或學生是否具備能力解析異常值背後的原因並提出相應的照護措施?」因此,美智校長認為,迎向AI時代,未來教育必須著重強化學生使用人工智能的能力,同時增加專業知識,以提升他們的判斷力與邏輯思辨能力。除了要求具備紮實的專業背景與數位資通訊科技素養外,她更勉勵後輩保有從事護理工作的初心,發揮「利他」精神,多方展現護理的專業與多元性,藉此吸引更多人投入護理行業。她也鼓勵後輩積極加入不同的公會和學會,通過團體力量,共同爭取並制定有利於護理工作發展的環境,從而提供更優質的護理教育與臨床照護品質。

 國際護理榮譽學會 中華民國分會
 台北市信義區吳興街250號 護理學院A1318辦公室
 The Honor Society of Nursing, Sigma Theta Tau International,
 Lambda Beta-at-Large Chapter in Taiwan, R.O.C
聯絡電話(02)2966-1733
虛擬主機 & 網站維護威普網站